close
我知道有些無關痛養的差異,就是對焦測距表上的標示。
其他的我不知道,不過我可以提供一個關於鏡頭生產的資訊,我想這個部分,不論松下或是徠卡都不會真正透露,這也就是商業機密的部分,也是每一家鏡頭廠生產鏡頭品質的關鍵。
「生產公差」的容忍度。
要知道,鏡頭生產是極為精密的工藝,設計圖的最理想狀況,但是生產出來的並非如此。
每一片玻璃仍然有曲面的差異,鍍膜也有差異,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鏡片,就沒有完全相同的鏡頭。
於是每個鏡片、以至於每顆鏡頭需要經過檢驗,當然這個檢驗誤差很小,容忍度也很小。
LEICA、ZEISS之所以那麼高價,除了原本生產過程要求一般而言比日本鏡頭更嚴苛的生產標準,
更是在檢驗時,採用各多步驟,據我所知,很多甚至是人工檢驗(使用精密儀器)的步驟(這些在日本已經不使用),因此高價位。

所以一個產品剛推出,為了口碑,生產公差會以比較嚴格的出貨。
這很明顯體驗在,為什麼Dugilux2都沒有聽到很多故障,而LC1到後來,常常聽到新品故障,
我是很早買LC1,所以也沒有遇到問題。因為在生產末期,價格下降的同時,
其實也是寬容有些誤差的產品近到市場了。

雖然沒有證據,但不用說也知道,DIGILUX 3的生產公差一定是LEICA級的,DMC-L1是松下級的。
然後合理推測,DIGILUX 3降價幅度不會太大,生產公差為了偉大的「LEICA」,會改變太多,
但DMC-L1可望在降價的過程中,放寬生產公差。

但是放寬多少,顆鏡頭生產公差為何﹖都是不會公佈的。

就像有些標榜10萬次快門,但是總會有個採樣表準差,也許是9萬到11萬都可以的範圍,這就是統計上的誤差,所以就是所謂生產公差。

鏡頭生產的良劣大致成高斯分布,大致上取自三個表準差99%的偏差,所以大家也不用擔心生產公差會造成實際上成象的影響,但是對於入塵、鍍膜、機械耐用度上,我想DIGILUX 3應該是更嚴格的標準吧。

可是多花這些錢,是否值得,就要看個人了。

這是就我知道的部分分享一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ion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