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朋友告訴我,他的一個女性朋友結婚,而他心情因此而受影響。
聽他描述是這樣:他這位女性朋友結婚的對象,是曾經她口中不會喜歡的那型,但是後來兩人有很多相處的機會,日久生情,終於在男方的不斷追求下,進入交往,歩入禮堂。
他說:「他以前喜歡的那一型,怎麼會是他?」
他很感傷的是,一件件日久生情,近水樓臺的愛情故事,他的等待和期待,落空在沒有相處的機會,沒有持續的來往,都沒有緣分。
基督徒相信凡是都在神的掌管,所以不用緣分這個字,但是緣分這個概念很能安慰人很能給人一個理由,而基督徒要用信心,相信愛世人的神會為人安排最適合最好的,但是也要人去把握機會追求真愛;其實我這位朋友是個生命還不錯的基督徒,還很照規矩來的那種。
不過就是在等待與錯過最難抉擇,聖經也教導要等待,不要驚動所親愛的,如果時機不對太早發展,也許雙方還沒預備好,也許生命還沒有成熟,等待是一種選擇。
最好是一切週遭環境都印證也都配合的很順利,這樣也是最有安全感的方式。
我後來在想,錯過這件事情,對我的影響也愈來愈多了,碰巧今天又遇到一個朋友,他是非基督徒,但是他的想法和遭遇也很類似,歸結起來,也許可以說,我們是等待型的人。
不太有機會發生在我們身邊,聽到有些人很會製造機會,而我們總是等待機會。
但是另一種類型是主動型,通常會自己製造機會,更會掌握大多數的機會。
等到後來都錯過了,可是真的沒有機會,若說是沒有緣分就很平靜,像是世界上有些人你終究是遇不到一樣,淡淡的難過;若說是 神認為你們不適合,或是 神會安排更好的,就好像要強迫自己接受一件被註定的事情一樣難過。
我很喜歡the Lord of Ring裡面說的名言:仍然有希望
仍然有希望,是等候的理由。
錯過了想要改變些什麼,也沒有機會證明做了什麼會有改變。
等候需要冒險,追求也需要冒險,只有 神知道一切的奧秘。
仍然有希望,在確定錯過之前,等候。
還是在準備,在等候,雖然很難,但是仍有希望。